相信所有学习过构图的同学都明白一个道理:画面中具象的外表背后必然有抽象的构成因素支撑,所以造型能力并不单指具象写实的能力,说到底还是组织画面的能力。
在之前的构图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过本篇文章的主题——空间中的形式心理。在这里我们通过珂勒惠支的一张铜板素描作品,再次感受大师对画面形式心理的精彩演绎。
珂勒惠支是伟大的德国女艺术家,但究其一生作品并没有太多“女性”色彩,反而有很强烈的“政治性”,所以被业界称为“左翼画家”。
这幅作品《反抗》描绘的是不堪忍受压迫的工人阶级集体反抗,即将发生暴动的紧张画面,我们从空间的形式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出画家如何在方寸之间组织了一场“反抗”。
首先,像塞尚那样将画面中的一切内容几何化,每一个姿态、道具、眼神都有其力的走向,将它们理解成指向明确的“箭头”,这些密集的箭头集中指向一个方向,形成“势”,最前方的这个大箭头统领全局。
其次,远处的地平线和飘扬的旗帜,也汇入浩瀚人群在空间中的力量指向。
还有,稍经观察就可发现地面上的草也向左倾斜,这并非偶然,画草是为了加强这种左倾的力量感,否则也不用出现在画面里,而草和远处旗帜的倾斜也为画面注入了风,工人顺风而行的反抗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最后,注意观察我们第二周所学的素描“调子”,就连“调子”排线的走向都向左。
我们把所有箭头回合在一起,它们集中指向左前方,势如破竹。这种尖锐的形式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勇于斗争的精神准确的传达出来。
版权声明 | 文章配图仅供学习参考,引用图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
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